• 已删除用户
Administrator
发布于 2025-07-04 / 1 阅读
0

智能寻座、智能同传——看传统会议插上“数字翅膀”

新华网 > 时政 > 正文

202507/0318:27:20

来源:新华网

智能寻座、智能同传——看传统会议插上“数字翅膀”

字体:

分享到:

  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(记者吉宁)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各类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深刻改变着大众生活和工作方式。正在北京召开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,已成为众多前沿数字技术的展示舞台。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数字化细节,让人不禁感叹会议也能如此“数字化”——许多会务痛点场景,正在被先进的数字技术改写,赋能会议本身。

  这是7月1日拍摄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体验区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

  在大会的一场会议上,记者发现除了传统同声传译,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多语种和同音色翻译支持,外籍嘉宾的发言实时转译成中文出现在屏幕上,让在场人士一眼了解演讲内容,不但速度更快、更实时,还避免了内容的遗漏。

  现场的一名参会嘉宾张女士告诉记者:“以前听会碰到外籍嘉宾发言都要借助同传耳机,耳机有故障还要换,非常麻烦,现在直接看着屏幕就把内容全搞清了,非常方便。”

  智能寻座技术也开始大显神威。步入大会开幕式会场,一项贴心的数字化服务——智能寻座开始为参会者带来便利。在以往的大型会议中,寻找座位常常让参会者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。而现在在开幕式门口,竖立了显示屏,参会嘉宾只要站在屏幕前通过刷脸等方式,系统就会迅速匹配会场座位,为嘉宾作出精准指引。

  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同传系统的技术支持企业,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介绍,AI同传方案基于豆包·同声传译模型等技术打造,能够在复杂的语境、环境下捕捉精确含义,并对句子结构和语境进行全面理解和整句输出。“就像一个人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对嘉宾进行演讲,整个系统现在运转良好。”

  不止于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同传和数字寻座等功能,更多数字化手段正在细微之处体现。全息提词器可将提词界面在空中直接成像,仅演讲者视角可见,打造“脱稿演讲”效果,开幕式歌曲完全由AI打造……创新浪潮扑面而来。

 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介绍,多项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大会中率先应用推广,大会全程采用AI大模型同传,探索应用演讲嘉宾声纹复刻的“AI真人”同传应用,突出“智能+绿色”办会理念,全面实施现场无感通行,推行开幕式会场智能寻座、可交互空中成像提词器讲台等系列新技术、新产品。

  这是7月2日拍摄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现场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

  企业会议作为数据与决策信息的枢纽,其数字化升级是推动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环节。在此过程中,智能寻座、同传等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初步成果,但这仅仅是其潜力的冰山一角。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基本形成横向打通、纵向贯通、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,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,越来越多数字化解决方案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,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开启更加智能、高效、便捷的未来。

【责任编辑:成岚】